MBA评论:香港回归20周年,媒体在拼什么?

MBAChina
2017-06-30 18:26 浏览量: 2283

MBAChina网讯】明天,香港回归祖国整整20年。


这20年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回归”这个短暂性动词可以容纳。每每遇到这种重大纪念日,媒体的相关策划报道总是一大看点。20年的同行、发展与冲突要怎样回望?重大历史时刻的台前幕后应如何呈现?


相比于十年前的大张旗鼓,在香港回归20年的报道中,媒体更多地呈现出精品化、技术化和深度化的特征。传媒研究(xjbcmyj)梳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报道,看看这些媒体面对香港回归20年,是如何寻找角度切入,进行铺陈和呈现的。


新京报

老编不死 只因匠心




今天,新京报推出了“纪念香港回归20年”特刊《香港回归20年北上导演12人》,由新京报文娱团队出品,再次以创意和实力征服众人,其“很香港”的气质、独特的阅读逻辑和视觉设计为“寒潮”中的报纸再添精品。


这组15个版的大型策划报道,将目光聚焦香港导演北上内地,独家专访了包括吴宇森、陈嘉上、尔冬升等在内的12位不同世代、不同风格的电影创作者,共同探讨20年华语影坛的变化与生态,为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留下一段最真切、也最诚挚的大中国影像图卷。




这组策划报道处处体现出匠心,在29日的预热海报上,12段经典粤语歌词内嵌了新京报专访的12位导演的名字。


今天刊发的特刊头版,则如经典港片的电影海报,香港街头错落招牌上是新京报专访的12位导演的名字,这个设计与主题极其契合,气氛十足,令人惊艳。


除了报纸版面内容,这组报道在移动端也制作精良,在“新京报fun娱乐”(id:yuleyidian)推出的同款微信中,不仅链接了12位电影人的访谈,每人的语音寄语,同时配发了动新闻制作的视频《3分钟看完12位悲伤导演50部经典影片》,一经推出,立刻霸屏朋友圈。



数据新闻“数说香港20年变化”截图


除了新京报文娱部的策划,新京报还推出了数据新闻“数说香港20年变化”、公众号政事儿(id:gcxxjgzh)推出了《习近平在香港机场的10钟》《习近平检阅驻港部队的10分钟》、公众号拍者(id:ipaizhe)推出了《1997—2017,20位该国摄影师镜头下的香港》等众多富有特色的策划报道,值得一看。


新华网

技术是亮点




新华网推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页面,其中“特别策划”栏目推出的《香港回归20周年这些地方共同见证》《港剧是什么味儿?用数据品香港电视行业》《画说香港》都很有特色。




《这些地方共同见证》将香港与内地共同经历的大事与香港地图结合,通过地点讲述新闻,点击不同的地点,即可显示该地区的新闻;《港剧是什么味儿?》利用大数据分析,将香港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之一TVB电视剧从台词到收视率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分析,角度新颖;《画说香港》则将香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通过漫画的形式展现,生动活泼。




中国青年报

特稿见功力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一直以新闻特稿见长,在今天,他们推出了今年香港20周年的特稿《1997年7月1日:大雨转晴》。这篇7992字的稿件,记录了20 年前香港回归当晚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历史时刻的台前幕后。稿件涉及到了多位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人:交接现场升旗手、第一位扛着八一军旗出现在香港土地上的军人、驻香港部队首任宣传处长等等,稿件描写细腻,现场感十足。


大公报

凸显本地特色




香港媒体大公报的报道则凸显出本地特色。在其网站上,大公网推出了同行20年专题,从本地的角度展现香港回顾20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今天的大公报推出了超过十三个版的关于回归20周年的相关报道。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传媒研究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